-
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
10.20
-
学术报告系列—王博雅、董晓玉
10.17
-
校学术报告系列—徐振林
10.17
-
校学术报告系列—余彬
09.28
-
校学术报告系列—张堂会
09.16
-
关于开展我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缴费确认...
09.15
-
校学术报告系列—周斌
09.05
一、实验室简介
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安徽科技学院,围绕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数字乡村环境治理、数字乡村基层组织与服务体系三个研究方向,探索大数据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大数据赋能乡村环境治理、大数据赋能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基础研究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支持安徽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理论创新,建成具有地方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多方交流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智库。
二、资助课题类型
2025年度实验室资助的开放课题设置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其中:一般课题设置不超过6项,重点课题设置不超过2项,开放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每项课题基金资助金额为1万-2万元。
三、本年度资助课题方向
2025年度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拟在以下研究方向设立开放基金,共资助开展不超过8项开放课题研究,主要资助方向如下:
1. 数字赋能农业产业互联网协同机制
2. 数字赋能乡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3. 数字赋能农产品标准化与质量溯源体系
4. 数字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
5. 数字经济赋能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与优化路径研究
6. 数字技术赋能多元化主体参与的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构建
7. 数字乡村基层治理
8. 农业数据共享与协同
9. 农业大数据信息共享风险预警与控制
四、申请要求
1. 开放课题申请人应是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领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在职人员,且不能是本校在职人员及本实验室成员,重点课题须具备副高级(含)以上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2. 申请人限报1项,且不能作为参与人参与其他课题申请。
3. 申请人应得到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同意,申请手续完备,所需资料齐全。
五、其他说明
1. 开放课题研究选题应符合本实验室课题方向要求,可作适当调整,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评审立项。
2. 课题批准后申请人必须与实验室签订任务书,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成果形式如下:
(1)在SSCI、SCI或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2)出版学术专著1部;
(3)研究报告被省部级领导或市厅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明确正向批示;
(4)在省级以上报纸理论版发表文章1篇;
(5)发表三类学术论文2篇以上(至少1篇本人一作)。
一般项目需至少完成上述成果中的1项;重点项目则需至少完成上述成果中的2项。
3. 课题负责人应按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项报告,对研究计划进度存在明显滞后,或无法完成任务书任务要求的课题,本实验室有权终止课题任务并追回课题经费。
4. 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应归属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和本实验室共有,其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双方共同办理。
5. 在开放课题资助下取得的有关论文、专著和资政报告等,均应标注实验室名称、课题名称和编号,且与研究课题相关。本实验室中、英文署名分别为“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凤阳,233100”,英文单位标注“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for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Fengyang,Anhui 233100”。未标注的课题成果,课题验收时不予认定,最终成果解释权归本实验室所有。
六、申报方式和时间
1. 申请人填写《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纸质版申请表经申请人所在单位盖章后,一式三份寄交至本实验室,电子版发送至chensiyu11@ahstu.edu.cn。邮件统一命名为“单位+姓名+开放课题名称”。
2.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日(以当地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七、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东辅楼一楼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邮编:233000。
联系人:陈思宇
联系电话:18855032482
E-mail: chensiyu11@ahstu.edu.cn
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5年10月17日
下一条:学术报告系列—王博雅、董晓玉
【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