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第三十四届校运会冠军专访
【日期:2025年11月06日】 【单位:党委宣传部】 【作者:新媒体中心记者团】

四棒同心 接力青春

——访女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

在鲜红的跑道上,来自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的四位追风少女——药物制剂231班李优璇、药学241班胡晶蕾、生物制药242班陈艳姣和张静怡,以出色的表现勇夺第三十四届运动会女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用汗水和信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赛后四位女生笑着说:“赛前我们根本没想过能夺冠,只求不要被追赶得太厉害。”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自谦为“不求争先”的队伍,却在比赛中展现出惊人的默契。“接力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四个人的同心合唱。”队员们这样形容自己的团队。在确定接力顺序时,她们采用自我推荐的方式,根据各自的特长选择最适合的位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种基于相互了解和自我认知的排兵布阵,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比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开局落后的情况下,队员们没有慌乱,而是在交接棒时相互鼓励。“没有彼此,我们拿不了这个冠军。”她们纷纷表示,集体荣誉感远远高于个人利益。看台上观众的呐喊、教练的期待,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有队友的陪伴,比赛更加热血,更加有劲。”这种深厚的团队情谊,在训练中就已生根发芽。一次次磨合让她们建立了牢固的羁绊,每个人内心都多了一份“不让队友失望”的责任感。

四棒接力,传递的不仅是接力棒,更是信任与期待。四位女生用行动诠释了安科精神,证明了真正的强大源于对伙伴的绝对信任与对过程的无悔付出。掌声渐息,荣耀却闪动青春,这段并肩作战的记忆必将沉淀为她们大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青春的赛道永无止境,迈着自强不息的脚步,也将奔向更加灿烂的远方。

学生记者:高皓天 王星星 李子墨

摄影记者:雷志

逐梦长跑路 青春不止步

——访男子5000米冠军马立乐

5000米的跑道充满挑战,踏上起点,是一种抉择;全力奔跑,是一种坚韧。在我校第三十四届运动会上,动物科学学院255班大一新生马立乐在男子5000米比赛中脱颖而出,以顽强毅力和卓越速度打破校运会纪录,成为本届赛事一颗耀眼的体育新星。

马立乐对长跑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初中运动会上,他被老师意外选中参加1000米比赛,这次“被动”尝试让他与长跑结下不解之缘。进入大学后,他主动挑战5000米项目,起初连完整赛程都无法完成,但凭借“不放弃”的信念,日复一日坚持训练,最终实现自我突破。

为了冲击纪录,他在训练中精准发力,调整跑姿以提升效率,通过专项训练增强心肺耐受性与核心力量,让体能与技术同步进阶。平日里,他高度自律地平衡学业与训练,每天下午课后田径场总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偶尔还会早起晨跑,以规律作息为训练积蓄力量;饮食上严格管控,保持营养均衡。

冲过终点的瞬间,马立乐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份激动源于长期努力终得回报的喜悦,也源于对长跑最纯粹的热爱。对于明年代表学校参加的省级比赛,他目标明确,要争取名次、为校争光,目前正积极克服备赛中的心理压力。他始终坚信,长跑成绩的突破,除了体能储备,顽强的意志力才是核心关键。

马立乐的故事不仅是纪录的刷新,更是生动诠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们期待这位长跑新星在未来更广阔的赛道上继续奔跑,再创佳绩,绽放更多光彩!

学生记者:周子蓉 卢莲莲

摄影记者:吴赵俊

赛道逐光绽芳华 青春拼搏显锋芒

——访女子100米、200米冠军张静怡

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制药242班的张静怡,以追风之姿包揽女子100米、200米两项冠军,更携手队友斩获4×100米接力金牌,单日三冠的佳绩让掌声响彻赛场,用速度与力量诠释了青春的无限可能。

作为女子100米卫冕冠军,张静怡在决赛中尽显王者风范。发令枪响的瞬间,她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凭借敏锐的起跑反应和强劲的冲刺实力,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始终保持领先,最终以13秒54的优异成绩稳稳卫冕。“第二名、第三名和我差距不大,整场比赛都很紧张。”赛后,她难掩激动,这份紧迫感既源于卫冕压力,更化作突破自我的动力。

转战200米赛场,张静怡延续高光表现。她深知“前半程不落后,弯道稳过渡,最后50米冲刺”的夺冠策略,弯道时收紧核心、小步高频贴内道,直道上舒展步幅全力冲刺,二十几秒的赛道征程,完美兑现了长期训练的积累。“起跑很关键,爆发力也离不开日常力量训练。”她直言,每周三次田径队训练、排球社常规练习,再加上冬训的额外加码,日复一日的汗水才浇筑成今日的荣光。

身兼校田径队队长与排球队成员,责任与热爱早已融入她的日常。训练中,她既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悉心带领新生共同进步;面对枯燥重复的训练和成绩瓶颈,她总能调整心态稳步提升。“训练虽苦,却能强健体魄、舒缓学业压力,所谓极限,其实都能突破。”从校运会双冠到征战省市级赛场,全程专注自身节奏、不被对手干扰的她始终以“跑赢昨天的自己”为目标,用脚步打破定义。

谈及未来,张静怡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次运动会是以赛代练,希望明年省运会能闯进前八,拿下更好名次。”从实验室到田径场,从教室到赛场,她用拼搏书写多彩青春。百米赛道丈量坚持,两百米征程见证成长,这位逐光而行的女孩,正以不懈奋斗诠释体育精神,也激励着更多学子在人生赛道上勇敢追梦、奋力向前。

学生记者:何承珑 吴永琴 高皓天

摄影记者:雷志 石时乐 吴文希

无畏奔跑 不负热爱

——访男子1500米冠军万众

稳健的脚步伴着有节奏的呼吸,耳边疾风掠过,一道耀眼的身影以绝对优势冲过1500米的终点线。在刚落幕的第三十四届校运会男子1500米决赛中,来自智能制造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34班的万众勇夺桂冠。

伴随一声枪响,万众迅速抢占有利位置,一马当先,领跑众人。对于中长跑,他总结道:“节奏是核心。抢道时要加速占据有利位置,途中跑则放缓节奏,调整呼吸与步频,一般采用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吸的方式,最后冲刺阶段可转为一步一吸,全力冲线。”这份从容不仅来自于日常训练的积累,更来自于充分的赛前准备。“我把每一次训练都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坚持到底,刻苦付出。”积跬步以至千里,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他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坚持与热爱”。当被问及中长跑的精髓时,万众以坚定的语气给出答案。训练中,他将有氧耐力与无氧冲刺的临界点练习作为核心,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赛道上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步频,都源于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所铸就的肌肉记忆。面对肌肉酸痛与呼吸急促,他从未退缩。正是与无数艰难和惰性斗争的过程,塑造了他冲过1500米终点线的英姿。

比赛进入最煎熬的第三圈,体能逼近极限时,看台上传来阵阵加油声。“冲啊,万众!”同学们的助威声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听到大家的加油声,顿时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每一个支持我的人。”他笑着说。

从大一刚入校时的青涩少年,到如今在赛场上自信从容的运动健将,万众在跑步中不断成长。“体育教会我坚持和拼搏,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他表示,将继续保持训练,争取在未来的省赛中为学校争光。

“骏马自知前程远,不待扬鞭自奋蹄。”万众以坚持走好每一小步,成就了人生一大步。万里觅星辰,众山皆小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勇敢绽放青春,坚持铸就年华!

学生记者:高皓天 袁博文 陈伟豪

摄影记者:林煜涵

一掷定乾坤 蓄力终得偿

——访男子铅球冠军曹道勇

校运会投掷区内,肌肉紧绷是蓄力的信号,凌厉弧线是拼搏的印记。来自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22班的曹道勇,以手臂为弓、铅球为箭,在一次次下蹲、旋转、投掷中博弈力量与技巧,最终凭借10.18米的优异成绩,摘得男子甲组铅球冠军桂冠。

谈及与铅球的结缘,曹道勇笑言始于大一院运会的“觉得好玩”。这份偶然的热爱,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沉淀为实力。作为健身房的常客,他将高频健身融入日常,卧推是其最钟情的训练动作,最高140公斤的卧推实力,为他积攒了扎实的上肢力量。即便本次赛事使用的7.26公斤铅球(非其最擅长的5公斤)带来了挑战,他仍凭借长期储备的力量稳稳发挥,用实力印证了“力量够了,出手就稳”。

赛场上的从容,离不开心态的打磨。曹道勇深知,田赛比拼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心态与耐力。面对紧张情绪,他有自己的小妙招:“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从第一投到第三投,他循序渐进调整状态,代表其成绩的红色小旗一步步前移,最终在一众参赛者中脱颖而出。

分享铅球技巧时,曹道勇直言不讳:“出手角度和速度都影响距离,最关键的是出手速度”。对于新手入门,他给出了简洁务实的建议:“最好的动作是卧推,最简单的是俯卧撑”。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干货,尽显沉稳务实的风格。

如今已是大四的曹道勇,这场冠军之战为他的大学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偶然接触到赛场夺冠,他用日常的力量储备、灵活的心态调整,诠释了“蓄力终得偿”的真谛。那些健身房里的挥汗、赛场上的沉着,都在诉说:热爱与坚持,终会让平凡绽放光彩。愿他在未来的人生赛道上,继续带着这份拼搏与从容,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学生记者:吴永琴 陈诗函 张茉然

摄影记者:林煜涵

一跃而过 摘得桂冠

——访男子跳高冠军周智成

男子跳高比赛的最后一轮,随着裁判宣告排名。来自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241班的周智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欢呼声瞬间淹没了体育场。他不仅夺得了冠军,更刷新了个人纪录。

当提及夺冠的意义时,他说这是对他努力的肯定,他也曾失败过,但从未想过要放弃,他把困难当作动力,并不断鞭策自己。现在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打破了个人纪录,这种“把困难变成动力”的感觉,比任何荣誉都让他难忘。他始终认为,只要敢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周智成在赛后感谢他的教练和父母。他的教练常对他说:“真正的运动员,不是赢了不笑,而是输了还能站起来。”他说正是教练为他定制的训练以及他的全身心投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的父母也特别支持他,父母的关爱同样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谈及跳高的经验他认为有两点。第一是“别跟横杆较劲,要跟自己较劲”。以前他总怕跳不过去,每次助跑都犹豫不决。后来他发现越怕越容易失误,反而把注意力放在“助跑节奏对不对”和“起跳时机准不准”上,成绩反而提升了。横杆是目标,不是敌人,打败自己的胆怯才是关键。第二是“学会接受失败”。失败不是终点,是帮你找到问题的起点。其实每个跳高运动员都有“摔下来”的时候,重要的是别让一次失败,挡住下一次起跳的勇气。

今天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明天突破瓶颈的底气;当下的每一次不放弃,都是为了遇见更好自我的伏笔。让我们期待周智成在未来的日子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记者:周建昌 周鸣君 周建行

摄影记者:石时乐 危爽颖 汪梦圆

(审核:胡文靖 编辑:陈晋)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